點擊標題下「藍色微信名」可快速關注
一、 看三證
三證是指農藥登記證號、產品標準證號、生產批準證號。國產農藥這三證必須具備,而原裝進口零售包裝農藥只有農藥登記證一個證號。進口農藥國內分裝的也有三個證,包裝分裝登記證號、分裝批準證書號和執行標準號三證。
農藥登記證分為正式登記證和臨時登記證。正式登記證號為PD******臨時登記證號為LS******。
二、 看外觀
包裝應完整,瓶蓋應緊密,標簽應完整無損、圖文規范、清晰且鮮艷;粉劑應是疏松粉末,不結塊,無粗顆粒;乳劑應是上無懸浮物,下無沉淀物。
三、 看有效成分
購買農藥之前,一定要弄清產品的有效成分,不要被好聽的商品名所迷惑。一些廠家為了不讓農民知道產品的有效成分是什么,不在標簽上注明,或者故意用英文通用名表示。
按藥檢所規定,凡是有中文通用名的必須用中文通用名注明,只有少數進口新農藥產品,因為尚未有合適的中文名,才用英文通用名。國內的產品均應有中文通用名,購買時要特別注意。產品的有效成分和用途,均可在藥檢所的農藥登記證上查到。
四、看廠家及聯系地址
正規廠家都規范負責,會在產品的標簽上寫上詳細的廠家名稱、地址、郵政編碼、聯系電話等。凡是產品標簽沒有這些信息的,購買時要慎重。
五、看含量、看容(重)量
有的農藥生產廠家玩降低含量的花招。如吡蟲啉制劑的含量有2%―25%不等,但都叫同一個名。有的廠家知道農民有按瓶來比較農藥價格的習慣,專門生產出比市場常見產品包裝小的產品,輔以包裝形象設計、字體書寫藝術、瓶子制作樣式等方面的相近,能夠起到誤導農民的作用。
常規的包裝是、、等,有些廠家為了價格競爭,用的瓶子,裝的藥量,為了看起來和藥量的相差不大,瓶底加厚一點,再凸進去一點,,雖然單價是降低了,可農民買到手的藥量也少了。
還有的廠家為了價格優勢,用重量代替容量。農藥的比重絕大多數大于1,以500g代替,但其包裝不變。農民如果用瓶來計算畝用藥量,是容量或是重量那就要注意了。
六、 看用法和注意事項
農藥品種千差萬別,不同的農藥,其用法、用量、毒性、解毒等方面各不相同。購買后一定要仔細看明白標簽上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,做到正確使用農藥。同時要索要購買憑證,若發生使用效果差、無效或產生藥害等情況時,應取樣送檢,確認為假冒偽劣等不合格農藥時,此憑證可作為可能發生爭執時的仲裁依據。
七、 看有效期
存放得當的農藥,其保質期一般為2年,過期藥效就會降低,所以購買農藥時要特別注意有效期,只有在保質期內的農藥,其效果才能有保證。
八、要學會計算成本
比如殺蚜劑,一般情況下氣溫低的時期可用價格較低的吡蟲啉,氣溫較高的時期則用價格較高的腚蟲脒,只要是正規廠家的都會產生很好的效果。
另外,值得注意的是購買農藥的時候,盡量選用單劑,慎用復配劑。兩種或兩種以上殺蟲劑復配的目的是殺蟲作用互補,提高防治效果;殺菌劑的復配是為了克服或延緩病菌對某些專性殺菌劑的抗性產生。市場上出現的大量復配農藥,有的使用的單劑作用機制相似,達不到增效作用;有的是防治不同類別蟲害的復配,雖說配方尚可,但只在這些蟲害達到防治指標才適用。而兩種不同類別的蟲害又很難在同一時期都達到防治指標,用這種復配劑實際上是浪費,增加用藥成本。(摘自網絡,僅供參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