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日一花,每天介紹一種植物。本來應該在一星期前發的,結果查它原產地的時候,發現是雜交的園藝種,想知道它的父母本是什么植物,就找了一大堆資料,最后也沒找到它的父母本,倒是很多關于多肉雜交育種的知識,所以就發了兩篇關于雜交育種的推文。大家要是感興趣歡迎找到閱讀下,相信看完后會感覺植物育種也是很有趣的。好了不多說了,話歸原題今天聊聊這個本該一星期前見到的多肉植物馬庫斯。
馬庫斯
馬庫斯是景天科景天石蓮屬多肉植物,是韓國人用景天屬和擬石蓮花屬雜交育種而得到的新品種。喜歡溫暖干燥,通風良好,陽光充足的環境;耐寒,耐旱,稍耐陰,不耐烈日暴曬;喜疏松透氣,富含腐殖質的砂質顆粒土壤。
馬庫斯生長適宜溫度為15-25℃,當夏季氣溫在30℃時就要開始斷水,若是氣溫達到35℃左右時,就要加強通風,并且在日照強烈時進行遮陽,或是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養護,停止澆水以確保安全度夏。冬天氣溫低于10℃時就要逐漸斷水,5℃以下就要停止澆水,保持土壤干燥。3℃以下時除了保持盆土干燥,就要增加光照,或是轉移至溫暖干燥的地方養護,以保證它順利越冬。
光照充足的馬庫斯
馬庫斯喜光,特別是春秋兩季更要給予充足的光照,光照充足時葉片會變成果凍色,光照強度稍微差些時綠色的葉片會出現紅邊,光照不足時葉片變綠。如果長時間放在光照不足的地方養護,則會出現葉片下翻,變薄,變脆,葉色變成白色,這時就要加強光照,不然很容易感染病菌。
光照不足的馬庫斯,有人認為這樣可以快速得到老樁,但是這種徒長樁桿子很脆,容易折斷。
要想讓馬庫斯長得肥而美,那么澆水時必不可少的。在生長季要保證水分供應充足,這樣葉片才能長得肥大。如果要想讓它長出狀態,那么就應用澆透一次水后直到盆土很干再澆,這樣盆土經過滿水,干燥這種交替狀態,再加上充足的光照,那么它就會出現紅邊,葉子也很肥厚。如果要想讓它長成果凍色,就要更加的控水和增強光照,首先把澆水的間隔在延長,讓它處于一種半休眠狀態,再加上充足的光照,就會出現果凍色。但是這種果凍色在經常有霧霾天的城市很難出現,因為光照不足,再怎么控水也只能是葉片顏色比較紅而已。澆過水后一定要通風,不然會因為葉片積水,或是盆土表層水分過大,在加上戶外的太陽比較足,就會出現高溫高濕的情況,這時極容易出現病害。南方的夏季需要控水,北方的冬季雖然室內有供暖,但是太陽光照強度不高,就要控水來保持它的株型,只要不是盆土太干,就不要過勤的澆水,不然會出現徒長的情況。
桿子過長而且還比較軟,最后只能拿繩子或是鐵絲固定,所以在光照不好時還是控水比較好。
馬庫斯屬于中小型多肉,只要不是植株長得過大,或是想換一個漂亮的盆器。換盆時間可以2-3年一換,這樣可以長成老樁。換盆用土可以買多肉專用土,也可以自己配制,家中可以用園土,泥炭土,蜂窩煤渣(砸碎后過篩選漏下的顆粒),珍珠巖按3:3:2:2的比例來配制,最后加一些緩釋肥或是腐熟的有機肥即可。換盆時間最好是在春秋時節,這個時候正好是多肉的生長季,溫度正合適,在種好后緩苗也快。而對于夏季,由于氣溫較高它會出現休眠的情況,這時換盆不容易生根。冬季南方地區氣溫較低,不能澆過多的水,種好后沒有澆灌根水,那么根系也沒法生長。而澆了定根水后盆土又處于較濕的狀態,如遇氣溫降低會出現病害。北方室內雖然有暖氣,但是通風不好,盆土長時間保持濕潤會引起病害。即使沒有產生病害,但是由于冬季光照度不強,也會出現徒長的情況。
對于這種樣子的植株,可以吧下面的葉子扒掉葉插,也可以砍頭扦插,砍頭后還會長出很多小頭。
馬庫斯很容易繁殖,砍頭扦插,葉插都可以。馬庫斯的花期在春末夏初,如果感興趣開花的時候也可以對它授粉,看看能不能繁殖出新的品種!
馬庫斯就介紹到這了,要是大家還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可以留言給我。如果大家感覺我介紹的養護方法還不錯,還希望轉發一下,讓更多的人了解。要是覺得我寫的養護方法很好,還想了解更多,請關注我一下,以后還會有更多的養護方法不斷推送。
植物匯,聊植物,聊聊和植物有關的事!